在牛轉乾坤行大運的2021年,你想要成就犇馳,還是健壯如牛?
其實,同時追求表現和健康,這2個並不矛盾,而且有其必要。
《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》 這本書,非常適合在年初閱讀,他告訴我們: 如何跳得又高又遠的秘訣。
讀完這本書,讓你一次吸收8本書的精華!
雖然,他並沒有提出什麼創新的觀念,但卻很紮實的彙整了最新的科學實證、解析各領域人才能維持顛峰表現的共通點,並提供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的建議。
如果,覺得聽別人說書太淺,但又沒這麼多時間看書,那非常推薦你看這本8合1的大補帖。
如果,你已經列完新年新計畫,那也很適合利用這本書的觀念來好好檢視一番,幫助你達到長期高水平的輸出!
人生使命,驅動我們的成長,而成長心態,則指引著我們每日的行動。
如果以蓋房子來比喻,每日行動是一根根的地基,撐起成長的大樓;而一棟棟扎實的成長大樓,則組成了我們的夢想家園。
從使命,到成長,再到每日行動,《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》透過3步驟,一步步陪我們找到通往顛峰表現之路。
一、超越自我的使命,是讓自己精進的有效良方
每個人生的終極目標,都是過上長期、幸福的人生。幸福的定義也許對每個人都不同,可能是平靜快樂的生活,也可能是在社會上的影響力。能找到自己的使命,就是每個人通往幸福人生的那條路。
使命,驅動我們成長,而大於自我的使命,更是強而有力的前進動力。就像《僧人心態》這本書所提到的,人最終的使命,就是付出。透過服務,超越小我的世界,不僅可以讓世界更美好,也可以自我的提升表現。
大於自我的使命,聽起來很遙遠,但其實做起來不難。
「幫助別人更有效率的生活」一直是我的很認同的人生使命。在擔任顧問的期間,除了與顧客討論公司工具的應用之外,我總會自發性地分析顧客經營狀況,設身處地的分享對他最有益的電商產業趨勢與經營心法。儘管這些內容早已超過了合作的範圍,但因為心中股那想幫助別人的使命感,不僅讓我工作起來更有動力,客戶把我當作他的工作導師,也讓許多合作公司的董事長頻頻想挖角,而讓我有了另一個發展的舞台。
懷著功利心行事,喜歡精打細算,這樣的使命沒有不好。但是當心態變單純,不再只聚焦於”我”,把自己最小化時,全新的可能就會出現。
沒有使命,就沒有成長的動力。找到一個你真心相信的使命,才能讓你願意開啟下面的成長公式體驗。
道理就是這麼點道理,但是真的實踐的人並不多。
二、通往顛峰表現之路的成長公式
成長 = 壓力 + 休息
你有覺得這個成長公式看起來很眼熟嗎?
其實,他的核心概念就是來自《間歇高效率的番茄工作法》這本書: 透過週期性的專注與休息,讓自己不斷的成長。番茄工作法的基本概念,是專注25分鐘,5分鐘休息,幫助我們杜絕分心,打造成功的最小單位。而在《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》所提出的核心成長公式,不僅應用了這樣週期性的專注與休息的概念,還更詳細說明要如何專注,如何休息,讓我們把這個循環週期用得更精實!
1. 壓力
用正面心態看待壓力,看待成長,是第1個關鍵。《心態致勝》這本書告訴我們 :「基因會影響我們的聰明才智,但心態,才是決定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最重要關鍵。」如果你以成長和正面的心態來看待事情,相信適當的壓力,是挑戰而不是威脅,相信你自己的努力能帶來進步。有了這樣的信念,便能開啟成長的第一步。而你需要做的,就是主動給自己設計適當的壓力。
所謂適當的壓力,就是超出你目前的能力範圍,但剛好只超出一點點的壓力。在《心流》這本書提到,想要進入一個極度專注渾然忘我的境界,就要找到「勉強可完成的挑戰」這個甜蜜點。如果一件事很簡單,遠低於你的能力,那你做起來便會覺得無聊;如果一件事太難,遠高於你的能力所及,那就會造成焦慮。當這件事對你來說,是一個需要把手伸長,或者再加上踮起腳尖才能完成的事情,代表工作的難度和你的技能正好配得上,那你會歷經一番忘我的掙扎把它完成,這樣做事不但做的有意思,還感覺時間過得特別快,而這就是心流的狀態。因此,只要我們在每次專注的時候,都著重在那些「勉強可完成的挑戰」,透過一次次的練習,不斷地鍛鍊我們的肌肉,便能有效地讓他一天天成長、茁壯。
有了正面的心態,挑戰適當的壓力等級,最後便是刻意練習了: 一心一用。《刻意練習》 這本書提到,頂尖高手之所以與眾不同,並不是靠經驗的累積,而是極度專心,絕對單任務地投入「勉強可完成的挑戰」練習。
為了促進成長,必須對自己施壓,必須鞭策自己。
但壓力需要搭配休息,因為休息讓人更耐壓。
2. 休息
「不懂得如何休息,是許多人無法維持巔峰表現的最大原因」。作者在觀察許多頂尖運動員的表現與訓練菜單後,發現努力練習只是基本,而懂得休息才是維持長久表現的秘訣。但在這個「比你聰明的人,還比你還努力」的社會競爭氛圍下,要怎麼樣讓休息休得有意義,而不是一種浪費時間的表現呢?
作者在書中一一介紹了許多科學實證有效的方法,從時間較短的冥想、到時間較長的的睡眠、以及更長時間的放假,每種休息方式,都有它的效用!
冥想,可說是近代最熱門的議題之一。也許,第一次聽到冥想的你,腦中會浮現的跟宗教有關的想像,但冥想不僅能超越宗教,融入我們的生活,也有助於削減壓力,是心智的阿斯匹靈。越來越多人開始分享冥想對他們人生的正面幫助,而在科學研究上,也證實冥想能提升腦中的伽瑪波活動,可以使和快樂、幸福有關的大腦區域變得厚實。在《冥想正念手冊》這本書中,教我如何利用每天10分鐘的時間,練習正念冥想,訓練我們混亂的心智,讓我們能保持內心的平靜、滿足感與喜悅。
足夠的睡眠,是最好的休息。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,我們常把少睡多做當成一枚榮譽勳章,拿來炫耀自己的能力,證明自己的工作倫理。回想大學時代的我,為了要在4年內完成企管跟化學的雙主修,嚴格限制自己一天只能睡5小時。人生遇過最猛的,是公司的創辦人,他強調他一天只睡2小時! 而我有陣子還想朝這個方向努力呢!
但看完書之後,我才恍然大悟,原來我以前都睡錯了!《為什麼要睡覺?》這本書,用科學實證來告訴我們,睡眠可分成幾個階段,包含: 淺睡、深睡、快速動眼睡眠。第一個階段是淺睡,如果有人叫醒你,能很容易醒過來。進入深睡時,你的身體就會開始進行修復工作。但深睡並不是最重要的睡眠階段,接下來進入的快速眼動睡眠,才是最寶貴的。在這個階段,能消化與整合你白天所接收的訊息,為資訊建立彼此連結,變成長期記憶。這也是唐鳳另類的夢中學習法精髓: 睡前掃描大量的文件,並讓自己睡足8小時,在夢境中學習。當我們睡眠的時間越長,快速眼動睡眠的比例也會越高。作者建議足夠的睡眠時間約為7~9小時,具體長短因人而異,能不用鬧鐘,睡到自然醒最好。
最後,我很喜歡「迷你退休」這個休息的概念,是由《一週工作4小時》這本書所提出,他建議我們要定期休長假與冒險,將假期平均分配在一生中,而不是將休息與享樂囤積到最後。而《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》的作者,也很推崇這樣的休息方式,並提出進階版的「回饋分享休息法」: 當你厭倦目前所做的事情,需要休個長假充電時,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來回饋他人,將自己的知識或技能分享出去。當看到別人因自己的幫助而成長,不僅能讓自己重新找回對這件事的樂趣,還能加強使命感,讓使命驅動一下波的成長公式循環。
人生就像一條橡皮筋,大多數都要保持一定彈性,別一下衝得太快,讓壓力把自己扯斷了。
三、每日的生活應用
書不是看得越多越好,關鍵是你實際執行了多少。知道了成長公式的大方向後,接下來便是把它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。作者在書中提出了4個,由內而外,將成長公式融入生活的好方法:
- 身體力行是核心骨幹。若沒有做,一切都是白搭
- 建立暖身習慣:
做一件事之前,我們常會因為”想像”很困難,而開始拖延或逃避。因此,透過暖身儀式的習慣建立,能幫助讓自己更容易進入狀況。 - 依生理時鐘設計壓力與休息的循環:
每個人的週期都不同。有些人是夜貓子,有些人是晨型人。有些人只能專注25分鐘,便需要休息,有些人則可一次做滿50分鐘。這沒有哪個好或哪個壞,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,就是最好的! 唯有透過不斷地練習與調整,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與最有效率的循環。 - 打造極簡生活的環境:
環境對我們影響很大,也是我們心中的反射。極簡生活的方式,能降低需要做決策的次數,讓我們的心更平靜,將有限的專注力運用在重要的事情上。
《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》 這本書,教會我們如何同時追求成長與健康,在專注與休息之間,建立一個良性的週期循環。
過年的時候,我吃胖了不少,因此便設定了30天的減重計畫,希望自己趕快回到之前的好體態。計畫剛開始的前2天,我做了大重量的健身運動,以及高強度的爬山活動。沒想到才到了第3天,整個人非常疲倦,運動表現比之前差,更慘的是,體態完全沒有變好,我已經想放棄了。這時,我回想起這本書說過的「頂尖高手不是永遠表現一流,但他們擅長始終如一」。也許,繼續維持我一周運動4次的規律習慣,在專注與休息間流暢地轉換,會比一次性高強度的減重計畫,來的更有效與實際。所以,這個年後減肥計畫,到了第4天就夭折了,取而代之的,是在我既有的運動習慣中,再多增加一點有氧的練習。
路程 = 速度 x 時間。
速度再快,沒有時間的累積,最終也無法走得遠。
你都是怎麼設計你的新年計畫,或是年後減肥計畫呢?